养老金融50人论坛欢迎您的访问!

专家观点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观点 > 专家观点

CAFF50副秘书长孙博:短期市场容量有限,区域间二八效应明显

来源:CAFF50  作者:本站  发布时间:2021-11-10  阅读次数:  次

2021年11月6日,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简称“CAFF50”)在京正式发布《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1)》(又称“养老金融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并举办《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1)》发布暨研讨会。


孙博.jpeg

CAFF50副秘书长、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养老金管理部总监孙博



在介绍蓝皮书中养老金金融报告内容时,CAFF50副秘书长、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养老金管理部总监孙博表示,截至2020年末,我国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企业年金规模合计为11.04万亿元。总体来看,各类养老金长期收益稳健良好,组合净值波动较小,体现了一定的超额收益获取能力。孙博将个人养老金的特点概括为“短期市场容量有限,区域间二八效应明显”,并指出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和上海这五个区域在潜在覆盖人数和缴费规模上限均超过全国总量的50%,将成为第三支柱的主战场。他建议尽快出台针对基本养老保险的定期精算制度,并逐步开放职业养老金的个人投资选择权。



以下为发言实录: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把《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1)》中“养老金金融”部分的内容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和交流。我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第一,我想带大家回顾一下,在2016年的时候,我们出版了第一本《养老金融发展报告》,其中预测五年以后,中国养老金规模会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央视也对此进行了报道。2016年至2020年,刚好是5年时间,我们的预测是不是成为现实了呢?我们可以看一下,截至2020年末,我国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企业年金加在一起,合计是11.04万亿元,其中全国社保基金累计规模为2.67万亿元,基本养老金累计规模为4.83万亿元,职业年金累计规模为1.29万亿元,企业年金累计规模为2.25万亿元。也就是说,我们五年前的预测还是比较准的。那如果站在2020年这个时间节点上,我们再往后看5年,也就是2025年,会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我们在今年的《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中预测,到2025年,我国养老金的总规模会超过15万亿元,其中,市场化投资运营的规模会超过10万亿元。我们认为,到2025年,全国社保基金的规模会达到3.5万亿元;基本养老金的规模会达到6万亿元,其中可投资运营的规模大概在1.5万亿元;企业年金的规模有望达到3.5万亿元,可全部市场化投资运营;职业年金的规模有望达到3万亿元,也是全部市场化投资运营;我们预计个人税延养老金可能会在千亿的量级。所以,我们预测2025年中国养老金的总规模会达到15万亿元,其中投资运营的规模会达到10万亿元。

第二,2020年是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第14年,也是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运营的第18年。我们通过回顾养老金的投资效果,可以得出两个观点:一是各类养老金长期收益稳健良好,且组合净值波动较小;二是各类养老金投资都体现了一定的超额收益获取能力。我们将参考组合与我国全国社保基金、基本养老金和企业年金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这三类养老金的长期年化收益率均高于参考组合,波动小于参考组合,且获取了一定的超额收益。如表1所示。


第三,今年的个人税延养老金,也就是第三支柱,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我们对第三支柱将来的市场容量和区域分布做了一个预测,提出以下两个观点:一是短期来看,第三支柱的覆盖面有限。在个人养老金全部落地之后,由于税收政策的改革,第三支柱覆盖的人数上限大概是5000万~6000万之间,这个数量与目前年轻人的参与人数不相上下。每年缴费规模的上限大概在3400亿左右。二是第三支柱的区域间存在比较明显的二八效应。我们按省预测,发现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和上海,这五个区域的潜在覆盖人数超过2700万,是全国总覆盖人数的54%,而这五个区域的总缴费规模上限达到了1800亿,占总缴费规模上限的55%。尽管全国有33个地区,但是广东、北京、浙江、江苏和上海这五个地区,不论是覆盖人数和缴费规模都会占到半壁江山,也会成为将来各个机构在第三支柱方面关注的主阵地。

第四,我们针对基本养老金的建议是建立一个精算的体系。不论是美国的OASDI、日本的GPIF、还是加拿大的CPP,他们普遍建立了针对公共养老金的长期精算制度体系,分别对短期和长期,比如5年、10年、25年、50年、75年等不同时间维度,进行滚动的精算测算,并据此得出公共养老金参数调整和制度改革的一些决策依据。因此,我们建议中国也应该针对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金建立一个精算体系,汇集人社、财政、统计等相关部门的专业力量,定期对我国基本养老金的长中短期收支状况进行测算,作为各项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参考。此外,我们也建议对现有基本养老金的投资运营模式做出一些优化和调整。尽管目前我国基本养老金结余有4.83万亿,但运作4年以来,委托运营的规模只有1.05万亿,大量基金结余并没有进行市场化投资,且缺乏委托规模进一步增长的潜力。其原因在于,部分省份在委托资金时,要求当地必须留存保证12个月支付的基金,此外的结余才可以用于投资。我国2020年全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支出5.13万亿,现有结余仅能用于约11个月的支付。也就是说,如果按此标准,不但未来没有多余的资金可以委托运营,还有一些基金要拿去留存。所以我们建议,采取保险“负债驱动投资”的思路,来提升资金管理运作效率。具体来说,比如将地方满足3个月或6个月支付之外的部分,全部委托运作,由社保基金理事会根据地方的资金流入和支出情况,进行资金运用的整体安排,在保障基金流动性的同时,提升基本养老金整体增值能力。

第五,针对职业养老金,我们提出的观点是长期增值压力增大,渐进放开个人选择权,这主要是因为年金投资运作的收益率逐渐下降。从07年企业年金运作以来到现在,年化收益7.30%;但从2012年到现在,年化收益率是6.43%;从2016年到现在,近五年的年化收益率已经降到了5.89%。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长期要获得一个合理的投资回报,那么对于年金的投资模式要做出调整,其中核心是应该放开个人选择权,把所有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的资金集合在一起。我们对此提出三个建议:一是在短期建议设置临近退休人员专门组合。也就是说,如果企业职工还有三年就要退休的时候,可以把他们自动划入一个临近退休组合,这个组合以固定收益资产为主,甚至不投资权益资产,以保证他们待遇支付的稳定性。剩下的人可以三年为周期来做资金的资产配置,也能承受一定的波动。二是在中期建议由企业来设置稳健、平衡、积极等不同类型的投资组合,由员工在有限的范围内去选取。三是在长期,我们应该也会过渡到像美国、英国、香港等,在投顾和养老金融产品能够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个人可以自主选择养老目标基金、商业养老保险、银行养老理财和个人养老金产品等等。

这是《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2021)》中养老金金融报告的主要观点。

谢谢大家!


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China Ageing Finance Forum,CAFF50)于2015年12月9日正式成立。论坛成员由政界、学界和业界具有深厚学术功底和重要社会影响力的人士组成。论坛主要关注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部分内容,致力于成为养老金融领域的高端专业智库,旨在为政策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搭建交流平台,向媒体大众传播专业知识。随着对养老金融研究的深入,为了促进产业落地,贵州国康养老金融研究院于2021年1月29日在北京宣布成立,致力于将自身建设成为一流、综合、专业的养老金融智库。


上一篇: CAFF50副秘书长张栋:需求端持续扩张

下一篇: CAFF50秘书长董克用:养老金融蓝皮书

扫码二维码